您的位置: 首页  试管婴儿知识

如何确保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获得足够的卵磷脂摄入?

时间: 2020-08-12 13:02:15 作者:海外文献整理

什么是卵磷脂?

卵磷脂,又叫蛋黄素,与蛋白质、维生素并称为“三大营养素”,是1844年法国科学家Gohley从蛋黄中首先发现,并以希腊文命名为卵磷脂(Lecithos),通用化学名为磷脂酰卵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PC)。这是一种水溶性营养素,与维生素B族有关联,在体内的作用和叶酸非常相似,也是自然备孕和试管婴儿备孕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

卵磷脂的作用

卵磷脂是一种水溶性营养素,与维生素B族有关联,在体内的作用和叶酸非常相似,目前已经的几个重要作用包括:

  • 提高记忆和学习能力
  • 人体的新陈代谢(甲基化)
  • 脂肪的消化
  • 脂质的运输
  • 肝功能的运转
  • 细胞膜的合成
  • 神经递质的合成
为什么卵磷脂对于备孕和怀孕期如此重要?

有太多太多关于卵磷脂的研究表明,这种物质在备孕和怀孕期间的好处以及与缺乏卵磷脂所造成的风险。

预防胎儿全身神经缺陷

神经缺陷是一种出生缺陷,它会影响大脑,脊柱或脊髓的生长,在全球约有3000多个研究机构发布结果,证明卵磷脂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完善和发育,而如果孕产妇的卵磷脂摄入量过低,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神经发育。由于胎儿的神经发育是在怀孕前中期就已经形成(妊娠前1-6个月内),所以通常建议在备孕阶段和怀孕早期,摄入足量的卵磷脂是非常必须的,这也是已经写入了世界孕妇协会(APA)的《孕妇营养指南》中。

有利于胎儿大脑发育

有一项关于卵磷脂和胎儿大脑发育的研究表明,母亲在怀孕期间卵磷脂摄入的剂量多少,对婴儿在4、7、10和13个月大时的信息处理和视觉空间记忆的有直接影响。在这项研究中,母亲们被分配在妊娠期每天摄入480-930毫克卵磷脂。研究发现,930mg组的母亲的婴儿在每次测量时的反应速度明显快于每天只摄入480mg的母亲的婴儿;另一项研究也发现,每天摄入930mg对调节婴儿应激反应有好处。

动物研究也表明,怀孕期间卵磷脂的摄入对大脑中负责记忆的部分(海马体)的发育有显著的好处,这对学习和记忆能力有着终生的影响。卵磷脂和脂肪酸DHA的摄入对海马体的发育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因为这两种营养物质都对大脑有益,并已被证明在体内起着协同作用。

支持胎盘功能

一个健康和功能正常的胎盘对于怀孕期间胎儿的健康成长是绝对重要且必要的。胎盘负责为胎儿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清除胎儿血液中的排泄物。卵磷脂发现通过改善血管生成促进胎盘功能强化,从而进一步增强胎儿的营养供应。这项研究还表明,较高水平的卵磷脂摄入量与影响子痫前期发展的炎症标志物的降低有关,这表明卵磷脂具有预防子痫的作用。

加强孕妇的肝功能

肝脏中需要卵磷脂来产生磷脂酰卵磷脂,这有助于胆汁的形成和脂肪的消化,这也有助于产生将脂肪运输出肝脏所需的物质分子。卵磷脂缺乏的饮食已经被证明会导致脂肪在肝脏的堆积(脂肪肝),医学名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研究表明,NAFLD是妊娠期肝脏检查异常的主要原因,这种异常非常常见,这可能和孕妇的日常饮食有关,而有些女性也可能在基因上携带有减少磷脂酰卵磷脂的合成的途径,这都需要通过加强卵磷脂的摄入量来改善孕妇的肝功能。

卵磷脂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
1.饮食

饮食中的卵磷脂主要来自动物类食品,而一些植物类食品也含有少量卵磷脂。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食用卵磷脂来源:

  • 蛋黄
  • 牛肉、鸡肉和海鲜类
  • 十字花科蔬菜(卷心菜、花椰菜、西兰花、芽甘蓝)
  • 豆类(鹰嘴豆、扁豆、斑豆)
  • 坚果和种子类(杏仁,葵花籽,南瓜籽等)

到目前为止,牛肉和肝是卵磷脂含量最高的来源,平均每100克含有356毫克卵磷脂,而一个鸡蛋大约含有115毫克卵磷脂。十字花科蔬菜、豆类、坚果和种子是卵磷脂最丰富的素食来源,但平均每100克都只有少于75毫克的卵磷脂,可以说,单从植物来源很难在饮食中获得足够的卵磷脂。

2.营养补充剂

目前,APA推荐的孕妇每天卵磷脂的最低摄入量是450-550毫克,也就是说,起码每天都得吃至少4个鸡蛋的量。而如果要达到胎儿出生时的最佳效果,则需要达到的每天摄入量至少为930毫克,这相当于8个鸡蛋的量。当然,事实上根本不必要吃那么多,我们还可以从营养补充剂中获得卵磷脂。

今天我们推荐的产品是Swisse Ultiboost公司的卵磷脂胶囊1200mg 150粒(合生元版),这款产品中每一粒胶囊中的卵磷脂含量都高达1200毫克,完全足够试管婴儿备孕和妊娠期的女性所需剂量。

更多详情,请点击:http://wei.sidaomall.com/Item/detail/id/4910107/item_preview/1/sid/4032062.html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声明:本栏目的内容,包括医学意见和任何其他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视为特定诊断;如果您对自己的健康或他人的健康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寻求医生的直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