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遗传病与IVF  常见遗传病

什么是性染色体病?常见的性染色体病有哪些?

时间: 2019-05-31 10:34:22 作者:国内文献整理

性染色体病(sex chromosome disease)也称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是由于X染色体或Y染色体先天性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所引起的疾病。这类疾病共同的临床特征是性发育不全或两性畸形及智力低下等,但有些患者仅表现为原发闭经、生殖力下降或智力较差等。

特纳综合症

性染色体病-特纳综合症

1.克莱福特综合征

克莱福特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也称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或原发性小睾丸症,由Harry Klinefelter在1943年首次描述。1959年Jacobs等发现该病患者比正常男性多出一条X染色体。在新生男孩中占1/1000~2/1000,在身高180cm的男性中占1/260,在精神病患者占1/100,不育男性占1/10。

该病患者为男性表现型,自青春期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并逐渐加重,其主要特征为身材高(常在180cm以上),四肢较长;睾丸小,无精子产生;患者阴毛呈女性分布,无须、无喉结,阴茎发育不良,皮下脂肪堆积,皮肤细嫩。

绝大多数患者的核型为47,XXY,占80%以上;10%~15%为嵌合体。常见核型为46,XY/47,XXY; 46,XY/48,XXXY;此外,少数患者核型为48,XXXY: 49,XXXXY等。嵌合体患者一般表现较轻,正常细胞比例较大时,可有一侧睾丸发育,并有生育能力。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在精子或卵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性染色体的不分离。Race等估计患者多余的X染色体有60%的可能来自母亲,40%的可能来自父亲。Jacobs等应用DNA探针发现XXY病例中因父亲第一次减数分裂中不分离占53%,因母亲第一次减数分裂中不分离占37%,第二次减数分裂中不分离占9%。受精卵形成后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异常仅占3%。

2.特纳综合征

特纳综合征( turner syndrome)又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由Turner在1936年首先描述。该综合征的发病率在女性新生儿中约占1/2500,在成年女子中约占1/3500,在原发闭经患者中约占1/3。Ford等在1959年发现这种患者少一条X染色体。

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有:性腺发育不全,原发闭经,子宫发育不良,乳腺发育差,乳头间距宽,外生殖器幼稚型,阴毛、腋毛稀少,患者身材矮小,肘外翻,多在120~140cm,后发际低,颈短且颈部皮肤呈蹼状。

3.XYY综合征

XYY综合征又称为超雄综合征,由Sandberg在1961年首先描述,核型为47,XYY。在男婴中的发生率为1/900,在一般男性群体的发生率为1/1500。在监狱和精神病院中,约有3%的男性是该病患者。患者额外的Y染色体是由于父亲精子形成时的减数分裂Ⅰ不分离所致。

患者表型为男性且基本正常,主要特征有:身材高大,常在180cm以上。而且发病率有随个体身高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如有人统计,身高在181-189cm的男性中,发病率为1/200;身高在190~199cm的男性中,发病率为1/30;而身高在200cm以上的个体,发病率可达1/10以上。XYY个体性器官发育正常,大多数有生育能力,智力正常或轻度低下,多数有性格和行为异常。患者性格粗暴、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易发生攻击性的行为。

4.x三体及多x综合征

1959年,Jacobs首次描述47,XXX,发病率为1/1000。随后相继报告48,xxxx; 49,xxxxx。这些具有3个以上的X染色体的个体称为超雌综合征。70%患者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正常,并可生育;另外30%患者的卵巢功能低下,原发或继发闭经,过早绝经,乳房发育不良。临床特征随x染色体数目增多而有加重的倾向。表现身材矮胖,圆脸,斜视,鼻梁扁,鼻孔宽前倾。部分患者月经异常和卵巢功能破坏,个别有生殖能力。

5.x染色体的结构异常

(1)X短臂缺失(Xpˉ)

Xp远端缺失患者有诸如身材矮小等特纳综合征的特征,但性腺功能正常;Xp缺失如包括整个短臂,则患者既有特纳综合征的体征,又有性腺发育不全。

(2)X长臂缺失(Xqˉ)

缺失在q22远端以远者,一般仅有性腺发育不今,原发闭经,不育,而无其他诸如身材矮小等特纳综合征体征;缺失范围较大,包括长臂近端者,除性腺发育不全外,一些患者还有其他体征。

6.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ra X)是一种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的染色体病,又称为脆性X染色体病智力障碍综合征( fragile Xchromosome mental retardation syndrome)。该病家系由马丁( Martin)和贝尔(Bell)在1943年首报,故又称为马丁-贝尔综合征。

该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低叶酸的培养条件下,可出现脆性X染色体(fraX)。fraX是指在Xq27和Xq28带的交界处具有细丝样部位或裂隙(gap)而使其长臂末端呈现随体样结构。由于该部位易断裂,表现出脆性,故称为脆性部位(fragile site)。这种脆性部位是可以遗传的,而且以孟德尔规律传递。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1500~1/1000,有10%~20%男性的智力低下病例由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引起。在X-连锁智能发育不全的患者中,该病的发病率可达33%~50%。所以,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发病率仅次于21-三体综合征的染色体病,其核型可表示为46,frax (q27)Y。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在男性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大睾丸,可比正常人大一倍以上;大耳,下颌大而前突,常伴有语言障碍,性情孤僻。大多数患者在青春期前有多动症,但随年龄增长该症状逐渐减轻。

近年来,己发现X染色体的脆性位点Xq27.3处存在致病基因FMR-1(家族性智力低下基因),含17个外显子,全长38kb。该基因3′端广泛的可变剪接可形成不同的mRNA和蛋白质,它们具有不同的生化功能,其中只有4-5种mRNA及其相应的蛋白可在组织中被检测到。在该基因5′端的不翻译区有一段不稳定的(CGG)n重复序列,对于正常人体,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在30左右,fraX综合征患者则高达230以上,且CGG重复序列上游250bp处的CpG岛也被甲基化,这种情况称为全突变(full mutation)。全突变可引起FMR-1相邻基因的关闭,从而导致该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出现。对于智力正常男性突变携带者(称为正常男性传递者)和女性携带者,其CGG序列的拷贝数为50~160,相邻的CpG岛未发生甲基化,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这种状况称为前突变(premutation)。几乎所有男性患者均有FMR-1基因内一段(CGG)n重复序列不稳定扩增及5′端CpG岛的异常甲基化,使FMR-1基因转录及翻译终止,其编码产物——家族性智力低下蛋白(FMRP)减少或缺如。

染色体异常或遗传病-试管婴儿,咨询在线客服。(请注明来意)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声明:本栏目的内容,包括医学意见和任何其他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视为特定诊断;如果您对自己的健康或他人的健康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寻求医生的直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