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读懂试管婴儿化验单

了解催乳素和催乳素检测

时间: 2019-07-03 18:02:42 作者:嗣道

什么是泌乳素?

泌乳素是由脑下垂体分泌的,也被称为PRL或催乳激素。泌乳素主要用于帮助妇女产后产奶。

泌乳素对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健康都很重要,泌乳素在男性中的具体功能并不为人所知。然而,泌乳素水平已被用来衡量男性和女性的性满意度的可靠标准。泌乳素水平检测也可以揭示激素引起的其他问题。

为什么要做泌乳素检测?

女性

有泌乳素瘤症状的妇女可能需要检查,泌乳素瘤是垂体上的一种非癌性肿瘤,可产生高水平的泌乳素。

女性泌乳素瘤的症状包括:

  • 不明原因的头痛
  • 视力损害
  • 泌乳,分娩或哺乳之外的泌乳
  • 性交时的疼痛或不适
  • 体毛和面部毛发的异常生长
  • 异常的粉刺

这种检测通常是对泌乳素瘤患者进行的,以跟踪肿瘤对治疗的反应。

此外,如果有生育问题或月经不规律,可能需要进行泌乳素检测,该检测还可以排除脑下垂体或下丘脑的其他问题。

男性

如果男性表现出泌乳素瘤的症状,他们可能需要进行检测。男性泌乳素瘤的症状包括:

  • 不明原因的头痛
  • 视力损害
  • 降低性欲或生育问题
  • 勃起功能障碍
  • 体毛和面部毛发的异常缺乏

检测亦可用于:

  • 调查睾丸功能障碍或勃起功能障碍
  • 排除脑垂体或下丘脑的问题

检测是如何进行的?

泌乳素检测就像血液检测一样,只需要几分钟,不需要为此做准备,通常在早晨醒来三到四个小时后采集。静脉抽取。

一些避孕药、高血压药或抗抑郁药会影响检测结果。在检查前告诉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睡眠问题、高压力以及考试前的剧烈运动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泌乳素正常的参考值是什么?

医生会根据许多因素来评估结果是否正常,包括总体健康状况。不同的实验室泌乳素值略有不同。正常结果通常如下(ng/mL =毫微克/毫升):

  • 未怀孕的妇女:<25ng/mL
  • 怀孕妇女:34至386ng/mL
  • 男性:<15ng/mL

高水平意味着什么?

低水平的泌乳素通常不会引起女性或男性的关注,泌乳素水平过高,即高泌乳素血症,可能预示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大约10%的人患有高泌乳素血症。

高水平的泌乳素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的护理期间是正常的,然而,高泌乳素血症也可由神经性厌食症、肝病、肾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垂体增大,可通过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泌乳素的高水平也可能由垂体肿瘤引起。

某些药物会导致泌乳素水平升高。精神药物,如利培酮和氟哌啶醇,甲氧氯普胺也能提高泌乳素水平。

一些常见的压力源也能提高泌乳素水平包括低血糖,剧烈的运动,甚至轻微的不适。如果发现泌乳素水平很高,需要找到方法来减轻你的压力,并保持血糖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泌乳素和生育

在某些情况下,高泌乳素水平会导致不孕。泌乳素瘤肿瘤会给脑垂体带来压力,并停止激素的分泌,这种情况被称为垂体机能减退。在男性中,这会导致性欲降低和体毛脱落。对女性来说,可能导致不孕。

高泌乳素血症会使妇女难以怀孕。高泌乳素水平会干扰雌激素和孕酮的正常分泌。这可能会导致卵巢不规律地排卵或完全停止排卵。

药物和其他泌乳素瘤治疗有助于大多数妇女恢复生育能力。如果你发现高泌乳素水平或泌乳素瘤肿瘤,及时去医院就诊。

治疗高泌乳素水平

多巴胺激动剂,如溴隐亭(常见商品名Parlodel和Cycloset)是治疗高水平泌乳素最常见的药物,这些药物帮助大脑产生多巴胺来控制高泌乳素水平,还能缩小泌乳素瘤肿瘤。

有的医生也可能会建议服用卡麦角林,这是一种较新的泌乳素瘤治疗药物,与其他常见的泌乳素瘤药物相比,副作用较轻。

其他可以降低泌乳素水平的方法包括:

  • 改变饮食,降低压力水平
  • 停止高强度的运动
  • 避免穿让胸部不舒服的衣服
  • 避免过度刺激乳头的活动和衣服
  • 服用维生素B6和维生素E补充剂

维生素B6是多巴胺产生过程的一部分,高水平的维生素B6可以降低泌乳素的水平。维生素E可以自然地阻止泌乳素水平的上升。在改变维生素或其他补充剂的摄入量之前,请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补充

如果有与泌乳素水平高相关的疾病,内分泌专家可能建议通过治疗或手术。

比如进行核磁共振扫描,检查是否泌乳素瘤肿瘤导致泌乳素水平上升。

有时候泌乳素水平高并没有特定的原因,称为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通常在几个月后没有治疗就消失了。如果泌乳素水平没有下降,医生可能会开药物。

当接受高泌乳素水平的治疗时,怀孕是可能的。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马上告诉医生,在被医生诊断之前不要停止服药。

泌乳素瘤和高泌乳素血症不会危及生命,药物最严重的副作用通常会在治疗后消失。一旦泌乳素水平恢复正常,由高泌乳素水平引起的不孕症就可以逆转,即使需要长期治疗,生活质量仍然会提高。

声明:本栏目的内容,包括医学意见和任何其他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视为特定诊断;如果您对自己的健康或他人的健康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寻求医生的直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