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 EP)是一种异常妊娠,是指受精卵(胚胎)着床在子宫宫腔外,而输卵管壶腹区是最常见的着床部位(图1)。异位妊娠占所有自然妊娠的2%,由于输卵管破裂导致的出血仍然是妊娠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试管婴儿后出现异位妊娠的发病率
异位妊娠占所有自然受孕的2%,而试管婴儿的异位妊娠率在1.4-1.5%,其中以输卵管异位妊娠最为多见。自然受孕发生的异位妊娠和试管婴儿后发生的异位妊娠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提示相关部位的炎症(如输卵管炎症)在两种状态下都有相同的致病机制和相近的发病率,说明异位妊娠与试管婴儿技术本身关联度不大,而和患者本身的体质和炎症等因素有关。
异位妊娠的致病机制
这里主要探讨输卵管本身的功能障碍引起的异位妊娠,输卵管功能障碍是由于输卵管转运机制的改变引起的。如果胚胎在试管婴儿后未沿输卵管进入子宫宫腔,而是直接驻扎在输卵管内,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输卵管内的炎症因子向炎症部位聚集,造成了输卵管内部的骤缩现象,从而导致游入输卵管的胚胎,被“吸”到输卵管处。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子宫内膜异位,如果子宫内膜碎片恰好粘附在输卵管处,则胚胎正好粘附在输卵管壶腹部,这样就会造成异位妊娠,当然也有专家认为这和体内激素水平(卵巢刺激)有关。
影响异位妊娠的原因
女性的年龄
一些研究已经表明,异位妊娠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在35岁以上的女性,怀孕年龄从21岁的1.4%增加到44岁以上的6.9%,从这个趋势中可以看出,年龄越大,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也会越高。
对于异位妊娠,尤其是高龄产妇的输卵管异位妊娠的解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滋养层组织中染色体异常的增加,而与年龄有关的输卵管功能也逐渐减弱,比如输卵管的通透性大不如前。
输卵管本身的原因
输卵管因素导致的异位妊娠,从泰国试管婴儿的技术本身来说,是可以完全克服输卵管的影响因素的,因为试管婴儿本身是直接将胚胎在体外培养后再直接植入子宫宫腔内,避免了经过输卵管。然而事实上,有些女性患有输卵管疾病(如输卵管炎症),即便胚胎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植入后,依旧会发生胚胎“吸”到输卵管内的现象,对此普遍认为,是由于炎症因子导致的,尤其是衣原体感染引起输卵管内部骤缩,在子宫腔内形成一个类似真空泵的现象,导致明明已经通过试管婴儿进入子宫腔的胚胎又进入到输卵管内。
盆腔炎
盆腔炎(PID)也和试管婴儿后异位妊娠有关,据报道,有PID病史的患者发生EP的风险是正常人的7.5倍。在一项大型全球研究中,发现患有反复性PID的患者经常出现不孕,即便依靠试管婴儿技术勉强怀孕,其试管婴儿后出现异位妊娠的几率也高达15.2%,而正常人的异位妊娠率也就只有2%。
腹部手术
腹部/盆腔手术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诱发异位妊娠的因素,其危险程度取决于手术损伤程度和子宫内部结构改变情况,这里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包括输卵管积水、盆腔炎症、子宫内腔异常收缩等。据报道,在输卵管手术后接受IVF治疗输卵管积水的患者中,EP的发生率约为9%。
胚胎自身的因素
胚胎本身的质量,也会导致异位妊娠的发生。有研究表明,胚胎本身的质量,如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增加异位妊娠的风险,尤其是在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虽然加强,但质量太差的胚胎依旧无法着床在子宫宫腔内,而只能被“吸”到输卵管处形成异位妊娠或直接生化。
子宫内膜厚度
在所有的试管婴儿案例中,并没有发现子宫内膜厚度超过8mm的单胎植入试管婴儿出现异位妊娠的案例。必须指出的是,如果是多胎移植,出现异位妊娠的概率还是和子宫内膜的厚度以及孕妇的年龄直接相关。而子宫内膜厚度在6mm以下时,哪怕是在年轻适龄女性(18-25岁)中,依旧会有11%的几率出现异位妊娠,而在>40岁女性中,这一比例会升高到15%。
异位妊娠的治疗
如果能够足够早地诊断异位妊娠(从受孕开始算起约5-6周时),临床可以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甲氨蝶呤是一种阻止细胞分裂/生长的化疗药物,通过注射该药,以阻止妊娠细胞的生长,并使胚胎收缩最终溶解。如果及早发现,80%的异位妊娠女性都有效果。
另一种治疗方案就是手术摘除,异位妊娠的手术通常是通过腹腔镜进行的。通过在腹壁开3-4个小切口,打开输卵管并将胚胎取出就可以挽救孕妇的生命,如果已经出现输卵管破裂,则需要加大切口,变为剖腹手术。
结论
综上所述,女性年龄、输卵管病史、盆腔炎、手术史、胚胎因素和子宫内膜厚度都是可能诱发试管婴儿后出现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一般在妊娠第五周时,由医学专家通过密切监测阴道超声(TVS)联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直接作出诊断,从而有效给予治疗方案。由于异位妊娠容易造成母子双亡,一般建议越早诊断预后越好。